博物馆展览
惟楚有材--兴兰堂藏湖湘名人书画作品展
      全屏播放

海报

何绍基《行书 苏轼东皋子传》

何绍基《四体书屏》

何绍基 行书《小溪茅屋》七言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

作品名称: 尺寸:

 

     

 

 

 

 

展览信息

惟楚有材--兴兰堂藏湖湘名人书画作品展
 
湖南士人立身于世,首重功业。经世致用之余,文章道德而外,乃游于艺!故而收入这次展览的作者他们或为博学鸿儒,或为国家重臣,或为封疆大吏,或为维新志士,或为革命元勋。展览所录湘人的书法,大多写于其人生鼎盛之时,他们操近现代中国命运之权,立于近现代中国事功之巅,几乎人人皆为豪杰,发而为书,无不“雷霆走精锐,冰雪瀞聪明。”
 
明清以来湘人书法,大都出入于碑帖之间,从王帖筑基,及长,必溯碑学,皆以颜真卿为鹄的,崇尚气势的雄伟腴美,字形端正,行笔硬朗。湖南很多人善榜书,尤工擘窠书,表现出湘人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独立苍茫,舍我其谁的气概。他们的书法,对比着读,饶是有趣。展览中所录清中叶以后那些湘籍的国家重臣和封疆大吏中,曾国藩无疑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立德、立功、立言,成就也最高。他以一种没有任何机巧的书风,让我们窥见一代中兴名臣的执着、坚毅、方正、谨慎。没有这些品德和性格,又岂可以“奋起以卫吾道” 哉!比较起来,与曾国藩齐名的左宗棠,书法则要灵动浑圆许多。左氏书风显然受到何子贞影响,但开阖气象却比何氏阔大,拿得起,放得下,打得开,收得拢,确有收放自如刚柔并济的大帅器局,与其一生事业的波澜壮阔恰相呼应,文谋武略,观其字而识其人。又如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的谭延闿,擘窠榜书写得大气磅礴。其弟谭泽闿,腕力亦不让于乃兄。奇人杨度,书法以隶入碑,与北朝摩崖刻经文字,神机暗合。观其字,有“开张天岸马,俊逸人中龙”之慨。这位近代的纵横家,书法亦纵横有度。“无斯人则无民国”的黄兴,在影像和图画的记载中,是一个纠纠武夫。很少有人知道,黄兴善诗文,亦工画,书学颜真卿、北碑,所作行书,刚健秀雅,颇为识者所重。这种基于对生命的大沉痛、大悲怆的深切体认之上的,对世道人心的大承担、大拯救的无限责任意识,自王夫之以来,便成为湖湘士人的宿命。这种宿命意识,必然从最容易流泻出真性情的书法文字中显现出来,也必然产生一种力量,引导着湖湘士人去学习、崇尚某种带有英雄主义气质的书风;几百年下来,竟然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的地域性文化与美学选择。要么奇气纵横,龙游在霄,如明代的释法智,当代的****;要么庙堂气象,雍雍穆穆,如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要么极本色而极勃郁,如八指头陀、彭玉麟、熊希龄、齐白石;要么骨气端翔,笔情顿挫,如何氏一门;要么属意温雅而风格遒劲,如王夫之、罗典、王先谦、王闿运等湘籍文人。湖湘书风的这种地域性美学选择,一直影响至今,湖南人虽身处一方,也要含情万里;虽在布衣,亦有傲然之色。书法一道,在湖湘士人手中,就是要标拔志气。湘楚大地,到这个时代必须要有一种新的、野蛮的、原始的生命力被唤醒,并注入其古老的肌体,这种生命力只有湖南人才保留,并受到湖湘儒学注重事功,经世致用思想的浇灌。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诚不我欺。
 
摘自王鲁湘文
 
湖湘名家
 
何绍基、王闿运、何维朴、曾熙、萧俊贤、熊希龄、黄兴、杨度、谭延闿、章士钊、谭泽闿
 
何绍基
 
 
(1799~1873)
 
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别号猿臂翁,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历任国史馆和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咸丰二年(1852)出任四川学政。后因言降调,遂离官场,游历各处。曾主讲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通经史、小学。擅篆隶正行诸体,尤以行书著称。书法初法颜真卿,涉猎柳公权、大小欧阳,参以北魏《张黑女墓志》,卓然成一家。亦擅篆刻。著有《说文段注驳正》、《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集文钞》等。
 
何绍基一生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是一位修养全面的书家,文学功底相当深厚,深为时人推崇。林昌彝《何绍基小传》曾言:“于学无所不窥,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著述;尤精小学,旁及碑版文字,凡历朝掌故,无不了然于心。”碑帖两派,融汇四体,独树一帜,被誉为清二百余年来的第一人。
 
王闿运
 
 
(1833~1916)
 
原名开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清咸丰七年(1857)举人,数赴礼部不取。设馆肃顺王邸。入曾国藩幕,亦不得志。先后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任江西大学堂总教习。宣统间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后任国史馆馆长。为学主《公羊传》,宗今文经学,诗文摹汉魏六朝,为当时拟古派所重。书法欧、喜摹冷僻之《好太王碑》等名碑,于孤峭之中,复见婉厚之致。著述有《湘军志》、《湘倚楼诗集》、《湘倚楼文集》等数十种行世。
 
王闿运虽仕途失意,却是一代诗文大家,民初汪国垣作《光宣诗坛总录》列他为诗坛头领,冠于一代诗人之首。撰文骈散兼行,既不堆砌辞藻,又不故作高深,所以能自然浑成,不落俗调,并多警策之言。为人为学严谨,书法凝厚,无一笔苟且。先后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任江西大学堂总教习,辛亥后更是任国史馆馆长,于育才方面卓有成就,本次展览中杨度、谭泽闿等均为其弟子,所以称其为近代大教育家并不为过。王闿运一生居长沙的时间为多,因而对湖湘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何维朴
 
 
(1844~1925)
 
字诗荪,晚号盤止,亦号雌叟,湖南道县人。何庆涵子,何维棣兄。清同治六年(1867)副贡,官内阁中书。清末任上海浚浦局总办。擅书画,晚年寓上海盤梓山房,鬻书画自给。画以山水著称,宗“娄东四家”,清远高妙。书摹其祖,亦得神似。擅篆刻,宗法秦汉。好藏古印,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亦精鉴别。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而文学的传承与立身处世的修养对于湘人来说也极为重要,“因此,一门之中,一家之内,出好几位书法家,在湘人中并不罕见,而且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著名的有道州何氏一门,何维朴系何绍基之孙,在书法的研习上继承了何绍基,得其精髓,“书摹其祖绍基亦得其形似”。
 
曾熙
 
 
(1861~1930)
 
字子缉,又字嗣元,晚号农髯。湖南衡阳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后任提学使。宣统元年(1909)任湖南咨议局议员、副议长。年五十始学画,擅书法,民国后寓上海鬻书画度日。书法尤好《瘗鹤铭》及《金刚经》,用笔圆通流畅,线条柔和润泽。学魏碑而能得秀雅婉丽之美,又能以碑入帖,饶有晋人疏朗秀逸风度。时论书法,有“南曾北李”之称。其画立意用笔,遒劲洞达,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意境浑成,骨气极高。晚年喜作焦黑山水和墨梅,妙绝一时。张大千受其影响。
 
曾熙的书法造诣极深,篆、隶、八分、真、行,各体皆精。自称南宗,以汉隶圆笔为本,下穷魏晋,沟通南帖北碑,融合方圆,寓刚于柔,用笔藏转,婉畅多姿,遂成就宽博纵逸的风貌,被学者尊为“农髯体”,康有为曾将他的八分书与何绍基并提。
 
萧俊贤
 
 
(1865~1949)
 
原名稚泉,字厔泉,号铁夫,别署天和逸人,湖南衡阳人。早年师从释苍厓及沈翰,遍学清初“四王”,后转习石谿、石涛、半千龚贤,并上溯宋元,广集宋元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以山水画著称于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应李瑞清聘,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国画教师。民国后任国立北平女子师大教授、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晚年定居上海,以卖画为生。
 
在近代湖湘名家中,萧俊贤属于曲高和寡的艺术家,不善交往,不喜标榜,为人耿介,厌恶流俗,有卓厉士人风,流传作品不多,追求单纯高雅的画格。长于山水,兼做花卉,画兼南北二宗,气韵高远,笔墨苍劲浑厚,水墨、浅绛、青绿无所不精,其花卉设色简朴兼具古茂,善于布置章法,线条遒劲。
 
熊希龄
 
 
(1870~1937)
 
字秉三,湖南凤凰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曾任湖南时务学堂提调,力倡新学,三十一年(1905)得端方援引出洋考察宪政,任参赞。辛亥后,任袁世凯政府财政总长、热河都督,1913年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后从事慈善事业,创办香山慈幼院。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中华教育改进社董事长、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工行楷,能花卉,清苍秀逸,悠然尘坌之外。亦擅诗词文章。
 
曾任民国第一任总理的熊希龄,以政治家的形象载于史籍,书法作品存世亦不多,书写技法别具特色,字如其人,气势磅礴,正气凛然。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的一腔热血在其书法作品中尤为体现。
 
黄兴
 
 
(1874~1916)
 
原名轸,宇廑午,后改名兴,字克强,湖南善化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日留学,参与创办《湖南游学译编》杂志,进行反清宣传。次年创建华兴会。三十一年(1905)与孙中山筹组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发动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时被任命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二次革命”后再次流亡日本。1916在上海病逝。善诗文,亦工书。书学颜真卿、北碑,所作行书,刚健秀雅,颇为识者所重。
 
在历史的记载中,黄兴给人更深的印象是中华民国建立、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的历史大事件中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黄兴善诗文,亦工画,书学颜真卿、北碑,所作行书,刚健秀雅,颇为识者所重。所谓“经世致用”,黄兴将他对历史的责任感与国家存亡泻于真性情的书法文字中。
 
杨度
 
 
(1875~1931)
 
原名承瓒,字皙子,又字虎禅,湖南湘潭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早年游学于王闿运之门。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辛亥后组织筹安会,拥袁复辟。后避居天津、上海,鬻宇为生。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加入自由大同盟。工书法,善诗文,精法学。
 
“奇人杨度,师从王闿运,亦是湖湘文化师承关系的代表,书法以隶入碑,与北朝摩崖刻经文字,神机暗合。观其字,有‘开张天岸马,俊逸人中龙’之慨。”时人称之为旷代逸才,不落窠臼,观其一生,其作品独具时代印记。
 
谭延闿
 
 
(1880~1930)
 
字祖庵,又字祖安,号畏三,又号无畏,湖南茶陵人。谭钟麟子。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宣统元年(1909)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辛亥后多次出任湖南省督军兼省长。1922年任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内政部长,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后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工书法、善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名重一时。其书取法颜真卿、钱沣,接近翁同龢。
 
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的谭延闿,在近代史洪流中运筹帷幄,字亦如其人,其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竖画多用悬针法,起笔沉着稳重,顿挫有力,使人感到貌丰骨劲,味厚神藏。其行书功深厚,变化灵巧,笔笔中锋,笔锋于纸能藏锋力透,有大气磅礴之势。
 
章士钊
 
 
(1881~1973)
 
字行严,号孤桐、秋桐,湖南长沙人。清末任《苏报》主笔,倡导反清革命,入华兴会。后留学日本、英国。民国后任参议院议员、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1924年任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49年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工诗善画,兼擅古文辞章,学宗桐城。
 
章士钊的一生和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等近现代众多最重要的一线历史人物有着直接的交集,甚至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于近现代历史漩涡中心,却处世安然。其书法长楷书、隶书和行草,以法度严谨、风格典雅、用笔洒脱而闻名。
 
谭泽闿
 
 
(1889~1947)
 
字祖同,号瓶斋,湖南茶陵人。谭延闿弟。清末授巡守道,分发湖北。甫上任,即逢武昌事发,遂绝意仕进,以书法为乐,渐自成一家。善行楷,学钱沣、何绍基、翁同龢,上溯颜真卿,气势雄浑腴美,善榜书,兼善隶书,尤工擘窠书。书近其兄。又善诗,宗谢灵运,从学王闿运之门。平素以诗书会友,不与权贵交。
 
谭泽闿系谭延闿之弟,早年就读于长沙明德学堂,平生以诗酒、书画、收藏自娱,淡于仕进,以书法为长。书法较其兄更加伟劲开张、力度刚强。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8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