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本次展览应该做出真实性,重在“还原”
湖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书画研究专家刘刚老师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正在我馆三、四楼展出。1月9、10日,“何绍基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我们采访到了湖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书画研究专家刘刚老师,他谈到了何绍基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并分别阐释了其四体书法的不同特点。何绍基是湖南书法大家,刘刚老师希望能够此次展览能够做出真实性,真正“还原”何绍基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何绍基
您为本次展览所撰写的论文是《溯源篆隶 入神化境——论何绍基书法特色》,那么您能结合何绍基的书法作品具体谈一下他的书法特点吗?
何绍基是一位儒雅的文臣,又是才学兼备的诗人学者。他的书体技法全面,楷书、行草、篆书、隶书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何绍基的书法作品个性十分鲜明,从他的字中一眼就能认出他独特的笔风。他书法中鲜明的个性主要源自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他早年从颜体、欧体中取法,结合黑女字形成了他充满古意的楷书特点。
何绍基楷书《黄庭内景玉经》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 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的行草书是其书体中最有特点、成就最高的,一般在书法艺术中最能体现书家个性的莫过于行草书。其以独到的性情,超强的包容性而广为书家称道,其书学思想与理念在此得到充分展现。他主要结合颜真卿的《祭侄稿》和《争座位帖》,融入了秦汉篆隶与北魏碑刻的笔法,把篆书的“意”与隶书的“趣”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特有的老辣苍劲且极具个性的行书书体,借助“悬臂回腕法”制造“生”的意趣,进而独创一格。
何绍基临《道因碑》所附信札
何绍基行书节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后》轴 纵126 cm 横54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他研究隶书的时间比较晚,他临隶书的意,将其意与神韵置于笔下。所以他所写隶书与旁人不同,颇具自己的特色。且他练笔很勤,他六十岁之后几乎天天都在写,所以他的隶书中古朴浑厚的气息十分浓重。
何绍基临《张迁碑》 清同治元年 1862 纸本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何绍基隶书“驾言游好”五言联 清 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
再谈到他的篆书,也是十分可观的。他的篆书打破了清代普遍注重“静”的写字风格,他写出的篆书动静结合,形成了极具张力的独特味道。最主要的是他将行书与篆书融会贯通,相互渗透。打通了篆、隶、行、楷、草各书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何体”。
何绍基篆书瘐信《镜赋》节选屏 清同治六年 1867 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篆书七言联 纵125 cm 横31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您觉得此次研讨会以及展览对当今中国书法界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与帮助?
何绍基一直被谓为是“晚清书法第一人”,但书法界历来对他褒贬不一。所以本次展览我们认为应该做出真实性,重在“还原”,将其还原到当时何绍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当时的社会环境让金石考据学逐渐发展,促成了碑学的大兴。
而何绍基又不是我们所常说的碑学书家,而是融碑、帖于一体的大家。我们想要通过此次展览来展示何绍基在诗文、收藏、书学等各方面的不同成就。并且融入了新媒体的技术来展示何绍基的朋友圈,让普通观众通过电子媒介对其生活状态、交友关系一目了然。从根本上展示何绍基丰富的精神世界。
展厅新媒体设施
再者,我们希望此次展览能够还原何绍基在书法史上应有的地位。他对于书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后世许多书法家都是仿他的书体,像我们国家领导人方毅,大书家舒同都仿何体,所以这就是何绍基在书法方面的深远影响。
采访:赖雯
整理:聂晶、赵恭宏